文献中心
什么是痛风?
自从地球上有人类出现,就有痛风存在。大约在1270年就被欧洲人的医师们采用痛风一词,英文为gout,其含义是“沉积”、“聚集”。当时对痛风病尚不清楚。认为是由于某种毒物沉积在关节内及皮下组织,而导致关节炎和痛风病的发生。痛风正如其名,就好象只要风一吹就会感觉疼一样;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它也正如风吹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被称为痛风。
痛风是主要发生在男性的一种尿酸新陈代谢障碍病,其临床特征为关节炎、痛风石、泌尿系结石以及痛风性肾病。大多数痛风患者的最初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在体内堆积,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而成过饱和状态。此时,关节周围的尿酸盐沉积,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导致了关节的疼痛。这种状况持久了就发展成慢性病,并能导致残废。
95%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中老年男性患者。诱发因素包括:高嘌呤膳食、饮酒、某些药物反应、创伤等。
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是起病急骤,多在夜间发作,70%的患者首发于脚拇指第一跖趾关节。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明显发红、发热和肿胀,剧痛难忍,关节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在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伴有畏寒、发热、全身酸痛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病程通常持续一周左右而自行缓解,缓解期关节局部不遗留任何不适。
随着病程的延长,痛风性关节炎历时数月或数年可再发,以后的间歇期逐渐缩短,而发作期逐渐延长,受累关节愈来愈多,最后导致不能完全缓解,并遗留慢性关节畸形。
痛风性关节炎继发的骨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酸结晶在关节软骨中沉积,使软骨基质改变,直接损伤软骨细胞,或者通过增加基质硬度而间接损伤软骨细胞,造成软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则(这种破坏有时可深达软骨下骨),产生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