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心

心达康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061001)
韩国杰  孙秀云  许雪梅  白振霞  徐萍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达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再通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心达康组(42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以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心达康组在溶栓治疗同时口服心达康。1个月后比较2组,再通标准各项指标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再通指标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达康组为51.72%。明显低于对照组78.57%。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痛缓解率88.10%与6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2.22%(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P<0.01)。
结论  心达康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可提高疗效,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再灌注性损伤;  心达康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315(2001)10-0750-02
 
    溶栓治疗是当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重要手段,但再灌注性损伤的存在直接降低了溶栓疗法“净效应”。1997~1999年我们结合口服心达康片(醋柳黄酮)以防止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取得了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 例AMI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心达康组与常规溶栓治疗组(对照组)。心达康组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6±11.6)岁。梗死部位:前壁及广泛前壁21例,下后壁12例,高侧壁6例,下壁合并右室2例,再梗死1例。对照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2±12.1)岁;梗死部位:前壁及广泛前壁15例,下壁10例,高侧壁5例,下后壁6例。两组资料有可比性(P>0.05),均符合溶栓标准[2]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尿激酶(100~150)×104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30分钟内均匀静脉滴注,静注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连用3日,第4日改50mg/d,并于溶栓后第2日皮下肌注肝素钠7500U,使凝血时间保持在正常值的1.5倍~2倍,连用5~7日,并口服消心痛10 mg,3次/ d。心达康组:在上述溶栓治疗同时口服心达康(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 mg,3次/ d口服,连用3天后改10 mg,3次/ d。疗程1个月。其他治疗同对照组。
1.3  观察项目  ① 治疗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电解质; ② 胸痛程度; ③ 溶栓前做心电图常规12导联,如有下、后壁或右室梗死加作V1~V9,V3R~V5R导联,溶栓后每半小时做心电图1次; ④ 血清CK和同工酶于发病后8~24小时每2小时检测1次,48小时再查1次,计算峰值; ⑤ 记录并发症及4周病死率。
1.4  血管再通标准  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开始溶栓后2小时内回降50%以上;②胸痛在给溶栓剂2小时基本缓解;③溶栓2小时内出现短暂加速室性自搏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下后壁心肌梗死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低血压;④CK-MB酶峰值提前至发病14小时内。具备4项中2项以上考虑再通,但第2及第3两项干能划定为再通。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再通标准中各项指标及再通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及4周病死率的比较  见表2。
两组除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外均未见严重内脏出血及肝、肾损害,心达康治疗中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表1 心达康组与对照组溶栓后再通指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胸痛缓解     ST段回降    再灌注心律失常    心肌酶峰值提前   再通
心达康组   42   37(88.10)*    30(71.43)     15(15/29,51.72)*     26(61.90)    26(61.90)
对照组     36   24(66.67)     26(72.22)     22(22/28,78.57)      20(55.56)      20(55.56)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2  心达康组与对照组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及4周病死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心力衰竭    休克     心脏破裂    梗死后心绞痛     出血并发症    死亡(4周)
心达康组  42    2(4.76)*    1(2.38)    0(0)         3(7.14)**        1(2.38)      2(4.76)
对照组    36    8(22.22)    2(5.56)    1(2.78)      12(33.33)        1(2.78)       3(8.3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 p < 0.01
 
3  讨论
    目前多认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透壁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溶栓治疗可使阻塞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3]。本资料两组尿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率分别为61.9%和55.56%与国外报道临床再通相近。
    临床应用溶栓治疗常出现再灌注性损伤,即部分患者冠状动脉再灌注后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许多研究证实,再灌注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是主要因素[4]。心达康又名醋柳黄酮是从沙棘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为异鼠李素及槲皮素。并含有大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5]:该药能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消除氧自由基,对抗再灌注损伤,提高耐氧能力,并能促进和改善心肌侧支循环。本研究证实,心达康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在静脉溶栓同时口服心达康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无毒副作用,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性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19(2):137-138
3 .马希贤.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70例报告.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12(1):46-48
4 .陈在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现代诊断与治疗,1993,4(2):105
5 .戈升荣,袁静,王平安.醋柳黄酮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0,11(3):134-135
 
                                               [收稿:2001.04.18] 

  • 上一篇:醋柳总黄酮治疗缺血性心脏病随机对照实验
  • 下一篇:心达康胶囊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