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心
专家呼吁加强中国精神科医师队伍建设
四分之三抗抑郁药处方来自非精神科医师,专家呼吁加强中国精神科医师队伍建设
本报记者李颖
“中国目前有四分之三的抗抑郁药物是由非精神科医师开出的,每位精神科医师要面对十万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由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组织评选并由惠氏公司独家赞助的“惠氏杯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精神科医师”评选颁奖典礼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重视精神科医师的队伍建设和培养,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神经疾病治疗从业人员资格及机构的管理和认证。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疾病
虽然当今在全球范围内病死率列前三位的疾病:癌症、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炎中没有抑郁,在排名前10名的致死疾病中也没有抑郁症。但医学界的普遍共识是,抑郁症与各个主要疾病致死原因存在着广泛的关联。
“中国目前有四分之三的抗抑郁药物是由非精神科医师开出的,每位精神科医师要面对十万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由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组织评选并由惠氏公司独家赞助的“惠氏杯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精神科医师”评选颁奖典礼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重视精神科医师的队伍建设和培养,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神经疾病治疗从业人员资格及机构的管理和认证。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疾病
虽然当今在全球范围内病死率列前三位的疾病:癌症、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炎中没有抑郁,在排名前10名的致死疾病中也没有抑郁症。但医学界的普遍共识是,抑郁症与各个主要疾病致死原因存在着广泛的关联。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11%。从疾病负担看,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张明园教授介绍,在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3%—5%,抑郁症患者估计有3000万人。在这些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有可能死于自杀。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竟占了50%—70%。
据浙江省2005年7月和河北省2007年2月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抑郁症在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女性的发病率也高于男性。专家同时指出,由于就业、工作、学习压力、贫富差距等因素,近年来白领、大学生中抑郁患病率也在持续升高,低收入者也更容易患抑郁。
抑郁症在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无尽烦恼的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危害。据美国加州大学卫生经济学教授胡德伟的调查数据:抑郁症在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约为141亿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481亿人民币,总经济负担达到622亿人民币。
种种迹象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严肃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在《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中提到,抑郁症是未来十年中要重点控制的疾病。规划同时要求,到2005年地市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抑郁症识别率要达到40%,县级综合医院达到30%,到2010年分别达到60%%和50%。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抑郁症属于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从而排斥药物治疗。张明园教授指出,在抑郁的患病因素中,特别是重症抑郁症中,生物学因素大于环境因素。抑郁患者需要不同程度的治疗,其中60%左右需接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抑郁症患者如果不及时就医,会使病程更长,病情更严重。因此应及早接受药物治疗,并辅以心理干预。
目前的药物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抑郁患者的首次就诊临床治愈率接近35%。事实上,为了寻找到对付抑郁症的良药,医药界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上个世纪50年代,诞生了第一代抗抑郁药。90年代初,以惠氏研发的怡诺思为代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问世,由于其双重作用机制,对抑郁症状治疗更全面,副作用也大为减轻。目前怡诺思已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抗抑郁产品。精神卫生资源还很匮乏
尽管像怡诺思之类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已经进入中国并造福于广大抑郁症患者,但中国的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相比国外而言,还是显得十分匮乏。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精神科医师总数约为17000人,平均每100000人中才有一个精神科医师。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每10000人中就有一名精神科医生。
更有专家透露,中国目前有四分之三的抗抑郁药物是由非精神科医生开出的。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比较正确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对此与会专家一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精神科医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科疾病治疗从业人员资格及机构的管理和认证,让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能接受专业治疗。
与此同时专家们还期望加快我国精神卫生的立法工作。在此之前,我国出台的一些地方性精神卫生法规,对精神疾病的整体控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始终缺少一部统领性的《精神卫生法》。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中,70%以上有了精神卫生法律法规。目前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大国中,仅我国尚未颁布实施精神卫生法。缺乏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今年“两会”期间,有关人大代表也呼吁加快我国首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和颁布工作。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