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心
如何解决廉价药消失问题?
医生
医药不分是问题根源
在医院工作11年的外科医生刘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医生和医院收入的很大一块来自卖药,通常药品价格越高,医生和医院的提成就越大。为了保证收入,医院不进降价药,医生不开便宜药。
刘大夫说,按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按照新药申请管理。”于是,很多药厂把药片改成冲剂,增加一两种适应症,旧药就变成新药,而且在成本没有上升的情况下,可以大幅提升药价。
药厂
想生存必须“造”新药
5月18日下午记者电话询问吉林白山正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生产的骨刺片为什么在青岛买不到,是不是已经停产了,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先告诉记者已经停产,但当得知记者想大量购买这种药时,她又告诉记者药还在生产,但因为“经营策略”问题,药厂已经把这种药的销售“承包”给了一家医药公司,让记者联系医药公司。
随后记者又电话询问生产盐酸西替利嗪片的修正药业,为什么降价后在青岛很难买到盐酸西替利嗪片,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生产这种药随后挂断了电话。
通过药店,记者辗转联系上了沈阳一家药厂的工作人员,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开发一种新的化学药,仅在临床阶段就要花上两年左右时间,投入数百万元资金。而之前的研发试验、之后的营销推广,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时间,并且这期间不能产出,中小药厂哪有实力研制新药,因此一般都“仿造”。“我们不造新药,药店、医生的利益从哪里出?”这位药厂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也是“被逼无奈”。
药监、物价部门
药店进药无权干涉
对降价后药品迅速“消失”的问题,药监、物价部门是否有监管政策?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药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药品的质量,药店、医院卖哪种药,他们无权干涉。而市物价局的工作人员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如果药店、医院零售价超过最高限价,他们可以查处,但对“降价死”的药品没有相关监管政策。
来源: 青岛新闻网